美國壓制中國半導體成長空間的力度,在拜登政府上臺后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簡稱TSMC)在南京工廠的擴產,在遭遇生產設備禁令后,又面臨新的壓力。
美國正施壓臺積電取消這項投資計劃
2021年4月,臺積電做出在中國南京工廠擴產的決定。計劃投資28.87億美元(約合187億元人民幣),擴大成熟制程的產能。南京工廠預計2022年下半年投產,到2023年達到月產4萬片晶圓的能力,用以滿足汽車芯片不斷增大的需求。
此時,臺積電的計劃遭到中國專家的強烈反對,開始有許多專業人士發聲并呼吁予以抵制。
強烈呼吁制止臺積電南京廠擴產
臺積電為了維持在芯片制造領域的優勢地位,配合美國的制裁,不讓中國大陸得到14納米以下制程的芯片。臺積電在中國大陸的生產線還是28納米技術,于此同時,由于中國在28納米以上制程的芯片領域正在形成規模,目前大陸本土制造廠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的主要盈利節點還是28納米技術,如果臺積電的投資成功將會對大陸的芯片制造產業不利,且可以壓垮中國大陸芯片行業。
現在,美國政府主動幫助了中國制止了臺積電在南京擴產的計劃。
美國方面認為,雖然臺積電在南京工廠采用的仍是28納米的成熟制程,但這項投資計劃可能會間接幫助中國實現半導體自給的目標,因此必須施加強壓,直到臺積電取消這項投資。
臺積電為了平衡中美之間的博弈,在中國擴產的同時,也在美國投資建立了5納米制程的工廠,在技術上,美國工廠遙遙領先中國工廠;從結果看,這并沒有滿足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管制野望。
美國拜登政府在完成對半導體、動力電池等產業鏈的評估后,繼續強化美國的領導地位,因此,經濟利益位在其次,讓中國半導體無法實現自給自足才是核心。針對臺積電的禁令,為三星(Samsung)、格芯(Global Foundries)等全球各大半導體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劃出了紅線。
臺積電在南京擴廠遭美國阻止后,欲在日德實現 這次能如愿以償嗎?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置了新廠房,同時進入到了建設階段,有預算3年后就可以投產。然而,臺積電前往日本和德國后,在通過在南京建廠的事件,臺積電又有了新的計劃,這次,不知道是否可以得到美國的允許?
就在日前,英特爾(Intel)宣布將要考慮拿200億美元投資在歐盟新建的芯片廠,英特爾雖沒有透露地方及工藝的制造,但是每隔個一段時間,就會有信息傳出臺積電前往德國建廠的信息,讓人們產生許多的猜疑。
英特爾雖在半導體方面有很大成就,但芯片的制造方面,目前還無法與三星、臺積電相提并論。英特爾去歐盟建廠,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奔著歐盟補貼所去的,倘若臺積電也去的話,英特爾的存在就會降低,據此,英特爾極大可能會得到美國的幫助。
臺積電是去日本還是歐洲建廠,不論能否實現,臺積電也是有很多存在的顧慮,在眾多企業投入到芯片制造的情況下,臺積電迫切地擴大產能,既是為了保證自己穩固的地位,同時,臺積電同樣也在考慮芯片廠大量的向美國轉移,也許并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謂孤注一擲的風險太高了。
芯片可以說是電子產品的大腦,是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不管是臺積電還是三星,對產能量產的擴大只是一部分的,中芯國際等國內的半導體企業,無論是在芯片的技術還是制造的水平上都在慢慢的縮小他們之間的差距。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